9月16日,在阿左旗巴润别立镇上海嘎查阿拉善盟旱生灌草种子及种苗繁育基地,由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主办、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中心承办的阿拉善盟林草技术推广示范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培训班开班。培训班改变传统模式,用三个“真”字诀,为林草科技推广工作提质增效,赢得了全体学员的点赞。

真场景。田间地头成为“天然课堂”,本次培训将教学点直接设在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试验地,来自林草种苗行业50余名学员脚踏泥土,在专家、项目负责人带领下,走进花棒、苜蓿、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示范田,现场学习花棒育苗技术、苜蓿水肥一体化管理以及腾格里无芒隐子草在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中的作用,这种“置身其中”的沉浸式体验,让每一项技术都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真问题。培训学员带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来,从苗木培育的土地如何整理、滴灌带如何铺设、播种量与苗木产量如何控制,到地埋式滴管的节水效果和适宜本地区“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使用的种苗种类等开展了热烈讨论,这些来自林草种苗生产的现实问题成了培训的核心内容,参训学员们各抒己见,直面问题关键。
真连接。本次培训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持续服务的起点。秋季造林工作即将开始,培训学员既有育苗单位代表,也有造林建设企业负责同志,学员在学习林草科技推广内容的同时,相互推介,对秋季苗木供需情况进行了讨论,技术、信息、资源在此无缝对接,体现了从“短期培训”到“长期合作”的真连接。

下一步,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中心与阿拉善盟林业草原局继续加强合作,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体系,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受益,让科技的种子在更广阔的林草大地上生根发芽,为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撰稿:杨茹
编辑:张国俊